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印经济差距分析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印经济差距分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答案是:不能。因为没有那个基础!
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从49年至今的发展时,有一个时期被极端低估了!那就是49—59年。
中国腾飞的基础就来自于这10年。什么叫发展。织布种田发展不起来,唯有工业才行。而工业二战后分为两个阶段:信息化革命前,信息化革命后。
而中国就是获得了工业发展的基础!
中国解放时,中国一穷二白,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工业!
朝鲜战争,在苏联惧怕美国,不派出空军同时,中国决定出兵朝鲜(后苏联被中国感动,也派出了空军)。几年战争打出了威名,也打出了面子。苏联完全在国际世界趾高气扬的介绍中国小弟。
由于东方整体弱于西方,加上中国小弟确实能打能干,以及真的共产主义大家庭的友谊。苏联决定援助中国,建设156个项目,以及数千个个配套项目。苏联确定首批援华建设的工业项目50个。主要分布在东北,专业领域涵盖了电力、钢铁、煤炭、制铝、机械、化学、造纸等。后期91个。项目涵盖了涉及领域包括钢铁、有色冶金、煤矿、炼油、重型机械、动力和电力机器、化肥、火力发电、医药等。1954年赫鲁晓夫上台后,再次增加了15个工业项目,并大幅度提高技术含量。这一系列的项目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,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。
而且项目大部分采用援助和无息贷款的方式完成,而且价格极低。苏联派出大量专家组协助中国人完成了建设。钱,机器,人都有了。钱,机器,人都有了。
先看看1949年到1952年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吧:发电量,43.1亿度到73亿度;粗钢,15.8万吨到135万吨;煤炭,24.6万吨到193万吨;水泥,66万吨到286万吨……
而到1957年,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.6%,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%。其中钢产量达到535万吨,比1953年的135万吨几乎增长了4倍。煤炭产量为1.31亿吨,比1952年增加了67倍。
一句话形容:苏联的援助,以前没有那个国家做到过,后来也没有人做到过。堪称空前绝后!以至于美国政府嘀咕到:“这么援助,苏联不怕培养出一个敌人来吗?”
这一切是用无数共产党员,战士在朝鲜战场中拼出来了。他们让苏联感受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,于是苏联也大公无私的援助。
题外话: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到底是谁?看不出来吗?
遗憾的是,这次工业革命不完整。到了1960年,中苏交恶,中国面对北方的压力。特别是援助的消失,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期。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。
印度能够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,但同时也就意味着美国和苏联同时都不信任印度。苏联给中国研究原子弹指明了道理 但苏美谁给印度指明了道路。所以中国如果变成印度,可能会比印度好一点。但也仅仅是一点而已!
题目本没有错,就是对比一下二战后中、印双方经济基础条件,可题目后添加的话,给人感觉好像我国现在还落后于印度似的。
中印两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,二战后在经济基础条件上,我国远远不如印度,印度钢产量有我国的10倍,工人数是我国6倍,铁路里程有5.3万公里,而我国仅2.1万公里,当年印度基础条件堪称亚洲第一,1950年印度GDP是中国2倍多,人均GDP为60美元,中国大陆是29.2美元。到1978年,我国GDp刚刚超过印度,2000年是印度的2.5倍,去年是印度的5倍,去年我国人均GDP为1.03万美元,印度为2104美元,我国人均GDP为印度的4.9倍。
就铁路来讲,现我国铁路约14万公里,其中高铁里程3.5万公里,而印度70年里仅增加了1.3万公里,共6.6万公里,但印度铁路客运量却是远超我国,其拥挤程度可以想像。
印度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总想在世界上发出声音来,可惜总是底气不够,所以总在地区刷存在感,时不时拉上某些大国来捧捧场。他也深知大国只是利用他而已,有时也有一定的原则。反正觉得印度是个纠结的国度。
对于近段时间中印边境之争,除了转移国内的疫情压力外,其实还是一种趁火打劫,看到中国最近因贸易和疫情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压,也来试试中国的耐力。可以说卑鄙无耻到极点了,中国人民越是在这时越会给你强力一击,吃亏了吧,可以说还是一个哑巴亏,世界上没有国家支持他,连总统也说中国军人未越境,不是证明自己越境了吗?白白牺牲了20人,为我们的军人点赞,也为印度军人惋惜。做好长期这种小大小闹的准备吧,大的印度也不敢,我们中国也不怕。
自建国以来中印边境的摩擦时有发生,直至六二年印军多次挑衅我军被迫反击作战,以印军失败告终。但我们原则是反击,完成退回实控线。此后他们并未接受教训,多年来一直边境地区制造摩擦,其背后的原因我觉比较复杂。印度这个国家也算是个大国,老想显视自己的存在,但他根本没有任何大国担挡,做事和一个小国一样,一会儿与这国走的近,一会又去讨好其它国家,一会又来和我们和好,这次他们又吃亏了,又立即表态说我们末越界,真是不可思意。所以关于中印边境是比较难处理的,要防止域外势力的阴谋,做好长期斗爭准备,管控好任何摩擦,等待有利的时机,再彻底解决问题。
两句话形容;第一句话印度人非常喜欢听,那就是“给一点阳光就灿烂;第二句话印度人可能就听了不舒服了,那就是“给点儿颜色就开染坊”。
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呢?一言以蔽之,美国总统川普说了,是时候让印度“上车”了;什么车呢?那就是川普打造的“印太”战车(印度洋太平洋战略)。
奥巴马在任期间,“成功”的从中东抽身;川普上台后加快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;美国国内经济“吃紧”,没有“闲钱”替他人看家护院,美国不得不暂时终止国际警察的角色。
美国从世界各地回撤,留下了诸多的战略空白点;美国当然是“舍不得”而且不甘心了;怎么办?组织打造“代理人”来填补这些空间。
在中东,美国抓住了沙特阿拉伯这个“土豪”;在亚洲,有美国的盟友日本,澳大利亚(虽然不是亚洲国家,但也是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要冲)。
除此之外,那就是印度;对于印度来说,能够成为美国的“准盟友”当然是求之不得之事;表面上看起来,印度历来都声称坚持“不结盟”的立场,但是能够上美国人的“车”应该是心有灵犀了。
“印度洋是印度的”,局外人听了恐怕觉得就是一个笑话;可是印度人就是这么想的,印度就是“南亚”的老大”,印度洋谁都别想“插手”!
换言之,中印边境的“小冲突”或者说“摩擦”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;真正的战略企图还是印度洋,那里才是战略物资运输的必经之路。
美国的态度对于印度很重要;美国总统川普先是自告奋勇要“调停”,做个“中间人”;其后,国务卿蓬佩奥直截了当站队,表示了对印度的支持。
说白了,中印边境的“小冲突”两国有智慧妥善处理;关键是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,印度军方,印度对华政策的“鹰派”是否愿意上美国人的战车?值得警惕!
还有,对“三哥”时不时的挑衅也应该“敲打敲打”,他们长点记性,别忘了另外一句话,叫做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——中国人向来都是不惹事,但是也绝对不怕事——印度如果指望美国真的会介入,那就是想多了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印经济差距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印经济差距分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